在2020年全國十幾個省份職業衛生建設工作材料的審查過程中,一些評價報告獨特的見解、細致的分析,讓人感嘆職業衛生還真不是“花架子”,其中還是有部分瑕疵有待改進,例如職業病危害因素識別不夠全面、采樣點位未按照GBZ159進行選取、部分數值不具備邏輯性等問題。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檢測結果的修約、處理及判定。這也是大家普遍存在的問題之一。
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結果的分析與處理
-
檢測結果的數值修約
-
檢測結果的數據處理
-
檢測結果的判定
一、檢測結果的數值修約
(小結后附修約口訣~方便記憶)
數值修約規則
1 確定修約間隔
a)指定修約間隔為10-n(n為正整數),或指明將數值修約到n位小數;
b)指定修約間隔為1,或指明將數值修約到“個”數位;
c)指定修約間隔為10n(n為正整數) ,或指明將數值修約到10n數位或指明將數值修約到“十”、“百”、“千“數位。
2.1 擬舍棄數字的最左一位數字小于5,則舍去,保留其余各位數字不變。
例:將12.1498修約到個數位,得12;將12.1498修約到一位小數,得12.1。
2.2 擬舍棄數字的最左一位數字大于5,則進一,即保留數字的末位數字加1。
例:將1268修約到“百”數位,得13×102(特定場合可寫為1300)。
注:本標準示例中,“特定場合"系指修約間隔明確時。
2.3 擬舍棄數字的最左一位數字是5,且其后有非0數字時進一,即保留數字的末位數字加1。
例:將10.5002修約到個位數,得11。
2.4 擬舍數字的最左以為數字為5,且其后無數字或皆為0時,若保留的末尾數字為奇數(1,3,5,7,9)則進一,即保留數字的末位數字加1;若保留的末位數字為偶數(0,2,4,6,8),則舍去。
2.5 附屬修約時,先將它的絕對值按3.2.1~3.2.4的規定進行修約,然后在所得值的前面加上負號。
3 不允許連續修約
3.1 擬修約數字應在確定修約間隔或指定修約數位后一次修約獲得結果,不得多次按3.2規則連續修約。
3.2 在具體實施中,有時測試與計算部門先將獲得數值按指定的修約數位多一位或幾位報出,而后由其他部門判定。為避免產生連續修約的錯誤,應按照下述步驟進行。
3.2.1 報出數值最右的非零數字為5時,應在數值右上角加“+”或者“-”或不加符號,分別表明已進行過舍,進或未舍未進。
例:16.50+表示實際值大于16.50,經修約進一為16.50。
3.2.2 如對報出值需進行修約,當擬舍棄數字的最左以為數字為5,且其后無數字或皆為零時,數值右上角有“+”者進一,有“—”者舍去,其他仍按3.2的規定進行。
4 0.5單位修約與0.2單位修約
在對數值進行修約時,若有必要,也可采用0.5單位修約或0.2單位修約。
4.1 0.5單位修約(半個單位修約)
0.5單位修約是按指定修約間隔對擬修約的數值0.5單位進行的修約。
0.5 單位修約方法如下:將擬修約數值X乘以2,按指定修約間隔對2X依3.2的規定修約,所得數值(2X修約值)再除以2。
4.2 0.2單位修約
0.2單位修約是指按指定修約間隔對擬修約的數值0.2單位進行的修約。
0.2單位修約方法如下:將擬修約數值X乘以5,按指定修約間隔對5X依3.2的規定修約,所得數值(5X修約值)再除以5。
數值修約口訣
四舍六入五考慮,五后非零則進一,
五后皆零視奇偶,五前為偶應舍去,
五前為奇則進一,不論數字多少位,
都要一次修約成。
二、檢測結果的數據處理
職業接觸限值為整數的,化學物質嘗試的檢測結果和物理因素測量結果原則上應保留到小數點后一位;職業接觸限值為非整數的,檢測結果和測量結果應比職業接觸限值小數點后多保留一位。
樣品未檢出時,報告為小于最低檢出濃度數值。
樣品空白未檢出時,報告為未檢出。
必要時應根據現場調查結果,結合工人接觸情況和職業病危害因素限值標準,按GBZ159的要求將檢測結果計算為與該職業病危害因素標準限值可比較的結果。
三、檢測結果的判定
按照相應的規范對測量數據進行測量結果的處理和計算。
檢測報告應對不同工作崗位物理因素測量結果進行匯總和計算,當采用個體測量方法對同一崗位多名接觸人員進行測量或采用定點測量方法進行多個定點物理因素測量時,測量結果應分別報告和判定。未超出職業接觸限值為符合要求,超過職業接觸限值為不符合要求。